TUhjnbcbe - 2024/3/5 16:47:00
每年教师节,总有无数的鲜花、掌声、颂歌令老师目不暇接,慧哥惭愧,从未给我的老师们送过花儿,也未曾赞美过老师们的红烛情怀和奉献精神,但老师们的形象举止谈吐风釆却深深印在慧哥脑海中,今逢吉日良辰,特选记忆中先生们的轶事一组写出,以兹纪念先生们的栽培之恩,且作节日献礼。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当年在下进入山东宁阳一中读高一时年方一十有四,系懵懂少年一枚,时隔三十余年,如今已届不惑,识得几个字,诌得几句文,全赖当年诸先生不吝赐教所致。先生们不但风度各异,相貌也各有千秋,文中描述均为记忆之客观实在,绝非妄议师尊容貌,言及师尊名讳,只为加深对先生的印象而非大不敬之举也。胡升月先生:一位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中年女性,高个儿,苗条身材,一双常眯成一条线的睿智而明亮的细眼和温而端庄的笑容令人敬仰有加。工作极其认真负责,讲课通俗易懂;更为难得的是先生还有一腔慈母情怀。她是我们的班主任,物理老师。轶事:①胡师母好像是江苏人,让值日生打扫厕所总说成“茨所”,而宁阳方言中平舌音和卷舌音不分,有调皮捣蛋者便写作“吃所”——其实某些方言就是把茅厕叫做茅茨的。②胡老师很随和,记得她当时住在学校南西侧的平房家属宿舍区,有一年夏天下雨,我和几位同学帮胡老师家干了一点活,在她家吃过西瓜,然后又吃了午饭回宿舍(现在的师生关系恐怕很难回到那种互爱互助亲如一家的境地了)。③她的丈夫姓孟,也是本校教师,高高胖胖的,爱打篮球。有时我和同桌开玩笑时爱说“你不听胡老师的话,让老孟来收拾你。”李少琮先生:语文老师,山东济南人。留分头,瓶子底似得的近视镜片后面是那双好像需要始终努力才能睁大的眼睛,浓密的络腮胡包裹着他常年合不拢的笑口。讲课风趣幽默,生动形像,擅长引经据典,善教易通——听先生讲课,是一种美的享受。轶事:①李先生是一位儒雅倜傥的才子,性情清高脱俗,特立独行。据说曾被打为右派——也难怪:一次在给给们讲逻辑学“偷换概念”举例说,比如本校总支书记XXX,代表D,而D是光荣正确的,所以XXX也是光荣正确的,你不能反对他,否则便是反D——试想如此口无遮拦且孤傲不群,自为官场和俗流所不容耳。②一次上课,先生讲得渐入佳境,眉飞色舞,突然一只大公鸡跑到教室门口(那时我们的教室和老师的家属区紧挨着,中间无阻隔,而家属区几乎每家都种有几垅蔬菜,养几只鸡鸭),振翅高叫。先生出门把鸡轰走,接着讲课;公鸡再来,再啼,再赶走,再接着讲;那公鸡似乎特意捣乱,依旧再来,立于教室门口,挑衅般长鸣——老师无奈地说了一句“大煞风景”,于是不再讲课,大讲校园里养鸡的问题,由鸡鸣犬吠的田园生活讲到陶渊明南山隐居的惬意,再及家属区饲养畜禽的卫生问题又及影响教学和休息问题,洋洋洒洒——若整理成文,简直是一篇《乡村私塾和现代学堂》的绝佳论文。③李先生行事不拘小节,夏天上课,总爱上穿一白色无袖背心,下穿一棕色大裤衩,时而拖鞋,时而凉鞋——学生评曰“是真名士自风流”。赵涛先生:发福的身材几乎使他成为等高等宽的正方体,脸膛白里透红,呈上窄下宽的梯形,肥厚的手里总爱握一根是他身高三分之二的教鞭,声音洪亮高亢,与他的身高成反比,是我们的英语老师,时任学校*教主任。轶事:①赵先生给我们讲的第一句话是“Goodmorningclass!”然后问我们这些从未接触过英语的一下子懵了的乡下学生:“你们听懂这句话的意思吗?这是洋*子话,从今天开始我就教你们洋*子话——英语”。然后大谈特谈洋*子话的重要意义,奇特的开场白让这一场景始终记忆犹新。②赵先生据说还是一位著名书画家,离校后我曾多次在县文化馆见到他的书法国画作品展览,其字大气磅礴,其画以工笔花鸟居多。秦传铎先生:应该是诸位先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高高的个子,白净面庞,似乎总怕冷,冬天总是戴一顶蓝帽子,围一条浅褐色围巾,鼻梁上架一副深红框近视镜,说话不温不火,标准的宁阳方言。轶事:①秦先生在讲正弦曲线部分时,为了形象地说明正弦曲线的形状,用宁阳方言说:“大家看好了,它就像一根长虫(蛇)似得,一拱一拱(蛇爬行的轨迹)的”。②秦先生因为近视,偶尔会看不清字迹,一次在提问一位新插班的东北籍女同学时把她的名字“迟玉芬”读成了“迟玉苟”,苟与“狗”同音——谁会起这样的名字啊——自然引起哄堂大笑,把那位女生笑得脸红,大家也因此牢牢记住了那位同学的名字。秦先生的眼镜架好像不太合适,也许是镜片太沉,上一节课总要用左手托十几次;老先生也许是腰带系得太松,几乎每次上课时都要提几次裤子。③秦先生是我的一位同乡同学的姨夫,家住县邮局老家属院,在现在的凌云大厦后面,我和同学曾去过他家几次。赵玉进先生:短发,精瘦,时年约四十岁左右,嘴巴有一颗黑痦子(宁阳方言叫“雀子”),眉头皱纹比李咏的还要明显,镶有两颗很明显的金牙,说话声音不高,快声快语——很像现在一位很走红的演员。继赵涛先生教我们英语,讲课经验丰富,深入浅出,爱听易懂。轶事:赵老师因为讲话声音低,有时难免因此出差错。有一次提问岳峰同学,该生稳坐不动,先生以为其大不敬,训而批之。岳同学委屈解释道:“我以为您提问郭峰(便是在下,因个头不高坐在前排,所以能听得清)呢!”——至今我还为岳同学无端挨批感到歉疚。赵长城先生:身材五大三粗,现在想来得有一米八九的样子。据说是一位级别和名气都大的不得了的老师,身形矫健利索——偌大的身躯在三尺讲台上翻转灵活自如,从讲台的一端到另一端他只需要一步多然后又快速返回原地也就两秒钟的样子,有时候总是令人担心他患病的双腿无法支撑那庞大的身躯(听说赵老师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轶事:赵先生教英语据说有独门功夫,记忆单词有特效,密不外传——在讲“o”作词尾的单词的特殊读法时,他说只要记住“钢”“片”“收”等单词就行了,起初我们不明所以,赵先生解释就是“钢琴”“相片”“收音机”这几个汉语词组的简称——看来确有特效,到现在我还记得这几个单词呢!赵英语先生:真巧,高一阶段教我们英语的老师换了四位,都姓赵,这位赵先生要年轻一些,梳着油光可鉴的分头,走路很轻的样子——可惜我已忘记了他的名字——听口音应该是宁阳人,说话略带鼻音,慢声细语,先生的状貌我已近乎忘却。遗憾!徐德乾先生:一位资深的道行当然也深的化学老师,年纪和秦先生相仿,短而花白的胡子茬儿总是突破脸上的脸上的肌肤生机勃勃的钻了出来,戴一副*褐色镜框的眼镜——讲课声音低沉,语速快,简洁明了,特点嘛好像是舌头有些短的感觉。伍寿川先生:一位声音和身材一样细高的年轻老师,听口音应是宁阳人,是诸先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白净,分头,颇有英俊小生的风范——听说后来成为领导了——继徐先生教我们化学,讲课的特点已毫无印象,这也许是我化学成绩不好的原因。张历史先生:已经忘了先生的名字。和赵长城先生身高相若但不及后者魁梧,眼大而亮且深,最大的特点是脑门儿铮亮,稀疏的几绺细软且发*的头发扎眼的随着张老师左右晃动得脑袋翩翩起舞。轶事:张先生打比方爱用宁阳土话——比如他要讲战争中某国*队溃败总是说成“被打得狗腚眼子朝天”,他要让学生条理清楚的叙述历史事件会说成“你要把它分开瓣儿缕成线儿串成串儿”。姚汉山先生:赤红的脸膛,总是一副害羞的样子,五短身材,声音与身高成正比,低而且闷,讲课好像没有留下特别深的印象——听说姚先生在宁阳地理教学领域大名鼎鼎,许多全县或全市通用的辅导教材总离不开先生编撰,而且版《宁阳县志》的编撰者中也有先生大名。苏庆雪先生:宁阳伏山人氏,一位皮肤黝黑的前额毛发稀少的中年*治老师,他教授的内容是*治经济学常识。轶事:也许先生的*治观点与教学内容有所冲突的缘故,先生经常在讲完课本内容后即兴发挥,认为我们所学的*治经济学和当时的经济*策已经严重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治经济学的初衷——幸好同学们那时都心地纯洁善良厚道,并无人认为苏老师有妄/议/大/*之嫌。陈*治先生:忘了这位先生的大名了,教我们辩证唯物主义常识,他是众先生中最有特点的一位:脸黑且有麻点,尤其是陈先生耳朵有点背,总是把一副助听器装在上衣左胸前的口袋里,里面伸出的紫色导线像一根长长的蚯蚓依附着先生的脖子左腮钻进左耳朵里,也算得上课堂一景。轶事:先生因为听力障碍,便有不守法度的捣蛋分子投机取巧——先生提问时,该捣蛋分子便正视先生,做严肃状,口型翕然而动,似乎认真回答问题的样子,其实并不出声。而后先生便挥手示意其坐下,且评价曰“回答得很正好,请坐下!”然后便是满堂哗然,先生在哄笑中自顾传道受业然。杨蔚苍先生:体育老师,皮肤黝黑,身材五短——发达的胸肌和健壮的四肢时刻显示他是一位体育健将。江苏人。轶事:①杨先生对那时刚刚兴起的应试教育和题海战术深不以为然,以为对学生来说是得不偿失之举,并常常举自己的女儿为例,说过度的作业量让女儿成为深度近视,深感心疼。②杨先生是武术世家——据说有一次去北关市场买肉,与人发生争执,对方乃当地强人,身高马大,又有一帮兄弟拥护左右,欺杨先生外地口音,且身材矮小,非但口出狂言,并且拳脚相加——杨先生不露声色,只是轻舒猿臂,略展拳脚,便把对方一众人等收拾的服服帖帖,此诚为大快人心事也。X生物老师:已然忘记了先生的姓名和讲课特点,好像是东南亚某国华侨,赤黑色的长脸和并不流利的普通话让他身上流露出的南洋热带风情给我们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当年的先生们有的已成古人,步入天堂,健在者亦应在古稀或者耄耋之年,虽然时过境迁,然而当年宁阳一中的红墙青瓦,依依垂柳,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师家属区,尤其是诸位先生的言谈笑容却历久弥新——敬礼,我当年的高一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