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胃痛分证1
TUhjnbcbe - 2021/1/1 16:44:00
一、寒邪客胃证

症状:胃痛暴作,拘急冷痛,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不渴,喜热饮,有感寒或食冷病史,舌苔薄白,脉弦紧。

证机概要:寒凝胃脘,暴遏阳气,气机郁滞。

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代表方:良附丸加味。

本方温胃散寒,理气止痛,适用于暴作、喜热恶寒的胃痛之证。

常用药:高良姜、吴茱萸温胃散寒;香附、陈皮、木香行气止痛。

随证加减:

若病情较轻,可服生姜汤,结合局部热熨即可缓解。

若寒邪较著,加荜茇、川椒、肉桂、厚朴等,以助散寒理气止痛;

如兼见恶寒、头痛等风寒表证者,可加苏叶、桂枝、防风等以疏散风寒;

若因过食生冷而夹有素食停滞,兼见胸脘痞闷,嗳气或呕吐者,可加神曲、鸡内金、莱菔子、半夏等,或加服保和丸以消食导滞,降逆止呕。

若寒邪郁久化热,寒热错杂,可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寒热并调。

二、饮食伤胃证

症状: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有暴饮暴食病史,舌苔厚腻,脉滑。

证机概要:饮食积滞,壅阻胃气。

治法:消食导滞,和中止痛。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本方消食导滞,适用于饮食停滞,胃痛胀满,嗳腐吐食的胃痛证。

常用药:神曲、山楂、莱菔子消食导滞;茯苓、半夏、陈皮和胃化湿;连翘散结清热。

随证加减:

若脘腹胀甚者,可加枳实、砂仁、槟榔等以行气消滞;

若食积化热,嗳腐酸臭者,加*连、栀子以清热;

若胃脘胀痛而便秘者,可合用小承气汤或改用枳实导滞丸以通腑行气;

胃痛急剧而拒按,伴见苔*燥,便秘者,为食积化热成燥,则合用大承气汤以泄热解燥,通腑荡积。

三、肝气犯胃证

症状:胃脘胀痛,或攻撑窜动,牵引背胁,遇怫郁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叹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本方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用于治疗胃痛胀闷、攻撑连胁之证。

常用药:柴胡、川芎、香附、陈皮散郁和中;白芍、甘草缓急止痛;枳壳、佛手、绿萼梅理气解郁而不伤阴。

随证加减:

若疼痛较著者,可加用金铃子散、青木香、郁金等,以增加理气止痛之效;

若嗳气频繁者,可加旋覆花、代赭石和胃降逆;

泛吐酸水者,加左金丸,或加炙乌贼骨、川贝母、煅瓦楞子等和胃制酸。

若痛势急迫,嘈杂吐酸,口干口苦,舌红苔*,脉弦或数,乃肝胃郁热证,改用化肝煎或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以疏肝泄热和胃。

郁热迫血妄行,吐血、便血者,宜加大*、地榆、白及粉等以凉血止血。

若病情反复久延,脾气亦伤,胃痛而胀,饮食不佳,神疲乏力,属肝郁脾虚证,宜疏肝健脾,理气和胃,用逍遥散加佛手、香附、砂仁、郁金等。

四、湿热中阻证

症状:胃脘灼痛,吐酸嘈杂,脘痞腹胀,纳呆恶心,口渴不欲饮水,小便*,大便不畅,舌红,苔*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湿热蕴结,胃气痞阻。

治法:清化热湿,理气和胃。

代表方:清中汤加减。

本方具有清化中焦湿热的作用,适用于痛势急迫、胃脘灼热、口干口苦的胃痛。

常用药:*连、栀子清热燥湿;半夏、茯苓、草豆蔻祛湿健脾;陈皮、甘草理气和中。

随证加减:

湿偏重者加苍术、藿香燥湿醒脾;

热偏重者加蒲公英、*芩、连翘清胃泄热;

伴恶心呕吐者,加竹茹、代赭石以清胃降逆;

大便秘结不通者,可加大*(后下)通下导滞;

气滞腹胀者,加厚朴、枳实以理气消胀;

兼有食积停滞,纳呆少食者,加炒三仙、莱菔子以消食导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胃痛分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