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五味就是指药物的滋味。五味,即辛、甘、酸、苦、咸。有些药物具有淡味或涩味,也就是说药物的滋味实际上不止五种,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味相同的药物,其作用也有相近或共同之处。至于其阴阳属性,则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综合历代用药经验,叙述其作用如下。①辛味药:有发散、行气、活血的作用,一般治疗外感表证的药物,如桂枝、紫苏叶、薄荷等,治疗气滞证的药物,如香附、陈皮等,治疗瘀血阻滞的药物,如川芎、红花等,都有辛味。②酸味药:“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并能生津开胃、收敛止汗。一般具有酸味的药物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等,如山茱萸、五味子涩精敛汗,五倍子涩肠止泻。③苦味药:“能泄能燥能坚”,有泄和燥的作用。“泄”的含义甚广,有指通泄的,如大黄,适用于热结便秘;有指降泄的,如杏仁,适用于肺气上逆的喘咳;有指清泄的,如栀子,适用于热盛心烦等。至于“燥”,则用于湿证,湿证有寒湿、热湿的不同,温性的苦味药如苍术,适用于前者,寒性的苦味药如黄连,适用于后者。此外,前人的经验中,认为苦还有坚阴的作用,如黄柏、知母用于肾阴虚亏而相火亢盛的痿证,即具有泻火存阴(坚阴)的意义。④咸味药:“能下能软”,有软坚散结、泻下的作用。多用以治疗痰核、痞块及热结便秘等,如瓦楞子软坚散结,芒硝泻下通便等。⑤淡味药:有渗湿、利尿的作用。多用以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如通草、茯苓、薏仁等利尿药,皆有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