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职称药师第一单元药性理论 [复制链接]

1#

细目一四气

寒凉药多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适用于热证、阳证。

温热药多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等功效,适用于寒证、阴证。一是要根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的药物。

二是要根据病证寒热程度的差别,分别选用相应的药物。

三是对于寒热错杂之证,当寒药与热药并用,以寒热并除。

四是对于真寒假热之证,当以热药治本。

细目二五味

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开窍、化湿等功效。适用于表证、气滞、血瘀、窍闭神昏、湿阻中焦等证。如麻黄、木香、红花、麝香、广藿香等辛味药。

甘: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和中、缓急止痛等功效。适用于虚证、脾胃不和、拘急疼痛等证。如人参、饴糖、甘草等甘味药。

酸: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功效。适用于虚汗、久泻、遗精、遗尿、出血、肺虚久咳等证。如酸枣仁、五倍子、金樱子、覆盆子、赤石脂、乌梅等酸味药。此外,酸味尚有生津作用,如五味子、乌梅均能生津止渴。

苦:能泄、能燥,有泄和燥的功效。泄主要包括清热泻火(清泄)、泻下通便(通泄)、降泄肺气(降泄)。适用热证、热结便秘、肺气上逆喘咳等证。如栀子、大黄、苦杏仁等。燥指燥湿,适用于湿证。苦而温的药物,能燥寒湿,如苍术、草果等苦味药;苦而寒的药物,能清热燥湿,如黄连、黄芩等苦味药。

咸:能软、能下,具有软坚散结、泻下的功效。适用于瘰疬、痞块、燥热便秘等证。如海藻、瓦楞子、芒硝等咸味药。

淡:能渗、能利,具有渗湿利尿的功效。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茯苓、猪苓等淡味药。

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的功效相似。如具有涩味的龙骨、牡蛎能涩精,赤石脂、禹余粮能涩肠止泻,莲子能固精止带,海螵蛸能收敛止血等。细目三升降浮沉

1.升降浮沉与药物的四气五味有关一般而言,升浮药的药性大多温、热,药味大多辛、甘,如黄芪等;沉降药的药性大多寒、凉,药味大多酸、苦、咸,如大黄、芒硝、乌梅等。

2.升降浮沉与药物的质地轻重有关凡质轻的植物花、叶、皮、枝类药物,大多属升浮药;质重的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类药物,大多属沉降药。但这只是一般规律,如古人说:“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蔓荆独升"“芫花沉降,苍耳升浮”等,均属例外。所以说,药物的性味、质地与其升降浮沉的特性虽然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并非决定因素。

3.炮制可以影响或转变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例如,酒炒则性升,姜汁炒则性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4.配伍可以影响药物的升降浮沉性能

细目四归经

掌握归经理论,有助于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使用药更为合理。

细目五毒性

要点一毒性的含义

1.古代毒性的含义药物的毒性大致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药物的偏性。二是指药物毒副作用的大小。

2.现代毒性的含义现代中药毒性的概念,是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和损害性反应。包括有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

中药的副作用有别于毒性作用。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毒性反应的产生与药物贮存、加工炮制、配伍、剂型、给药途径、用量、使用时间的长短以及患者的体质、年龄、证候性质等都有密切关系。因此,使用有毒药物时,应从上述各个环节进行控制,避免中毒事故的发生。

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一是剂量过大,如砒霜、胆矾、斑蝥、蟾酥、马钱子、附子等毒性较大的药物,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可导致中毒;

二是误服伪品,如误以华山参、商陆代人参,独角莲代天麻使用而致中毒;

三是炮制不当,如使用未经炮制的生附子;四是制剂、服法不当,如附子中毒,多因煎煮时间太短,或服后受寒、进食生冷;五是配伍不当,如甘遂与甘草同用,乌头与瓜萎同用而致中毒。此外,药不对证、自行服药、哺乳期妇女用药及个体差异也是引起中毒的原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