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朋友们知道阙吗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阙 [复制链接]

1#
文/江湖诗客前几年我在去少林寺游玩的时候,一个朋友突然说:你知道阙吗?我说大概知道,但不知道阙的历史和阙的作用,朋友听了笑笑说:今天我就带你去看看阙,然后我们一行三人就去了中岳庙,在中岳庙游玩的时光,朋友不厌其烦的给我讲解阙的知识,当时使我受益匪浅。回来后我查阅了许多的书籍和历史作品然后把阙的的来历和作用整理出来,以供大家参考!阙是我国古代建造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基前的两个对称建筑物。两物之间的空缺地作为道路,故称之为“阙”。古时“缺”和“阙”二字是通用的。阙的建筑形式早在距今二干七百年前的周代就有了。在《诗经郑风》中就有“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分达兮:在城阙兮”的记载。阙的作用主要表示大门,城阙还可以登临了望,观察敌情,所以也有把阙称为“观”的。宫阙和城阙多置于皇宫门前和交通要道上,统治阶级常常把封建王朝的法令,布告悬挂在上面,用以昭示国民。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在东海边上立石,以示秦朝的东门。他在建造雄伟的阿房宫时,以门前的南山作为门阙的象征。古代的阙多是砖木结构,有的规模宏大,据记载,西汉武帝时,建章宫前的凤阙,高达五五十丈,东汉明帝在洛阳兴建德阳殿,殿前的朱雀阙高耸入云,人们在四十里的偃师既可看到,这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说明当时的阙是很高大的,砖木结构的阙,由于年深日久,早已荡然无存,现存的实物便只剩下石阙了,目前全国发现汉代石阙,只有二十五处,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登封三阙便是其中著名的三处。登封三阙既太室阙,少室阙和启母阙,都是祠庙前的神道阙。嵩山是我国五岳之一的中岳。中岳神祠始建于秦,当时建在县城东四公里的黄盖峰上,规模较小,称为太室祠。汉武帝时改为太室山庙。后来,太室山庙由山顶移到山下重见,改名中岳庙,现存规模的中岳庙建筑群建在汉代太室山庙的旧址上,在中岳庙门前米的中轴线两边,相对而立就是太室阙。阙上刻有“元初五年四月阳城口长左冯翊万年吕常始造此石阙”铭文,可知太室阙建无东汉安帝元初五年(公元年)启母阙在县城北二公里的万岁峰下,阙北米处有一巨石即启母石。阙铭有“开母庙兴口神道阙”七字,“启”字改为“开”字是因汉代避景帝刘启的讳,启母石是古代传说中启的母来化成的石头。汉武帝元封元年登临中岳,见到启母石,当时建有启母庙。在启母10米正对启母阙的中轴线上,发现汉代遗址,约四百平方米。堆集有绳纹砖、菱形纹方砖,重唇板瓦。另外还有唐代莲花瓦当及饰件,这应当是启母庙的旧址。唐代,可能庙仍存在。阙铭中有“延光二年”年号,此阙应建于公元年前后。少室阙在县城西五公里邢家铺(即西十里铺)村西一公里,阙西即少室山。阙后的少室山庙早已无存,但在距阙后二百二十米的地方,有汉代绳纹砖,菱形纹方砖堆积层,可能是汉代少室山庙旧址。少室山庙又称少姨庙。少室阙建造年代因阙铭损坏已无法辨认。但从阙铭中的“泉陵薛政”,“五官掾阴林”户曹史夏效”“西河园阳冯宝”“延掾赵穆”、“户曹史张诗”“将作椽严寿”等题名看,和启母阙完全相同,而“朱宠”既见于太室阙也见于启母阙。因此,少室阙建造年代应和启母阙,太室阙大体相同,即都建在汉室帝时期。登封三阙的结构基本相同,每阙均由正阙和副阙组成,各阙又分为阙基、阙身、阙项三部分.皆仿照砖术建筑形制,用加工好的石块垒砌而成。以太室阙为例,其间相距6.7米,阙高3.95米。阙身用长3.03米宽1.82米,厚0.14米的石板平铺两层,在阙基上用长方石块垒砌八层而成,阙身高3.20米,宽0.7米,长2.12米,阙上部的一层石块向外垮出0.07米,以承托阙顶。正阙顶是用三块巨石雕成五脊的“四阿顶”,顶的中部,又用长方形石块雕成六条瓦垅正脊,脊的两端呈弧形向上挑起。脊的两个侧面雕成排列有序的柿蒂纹瓦当。四条垂脊雕有三条瓦拢,下端刻有三个瓦当。四边檐下刻有仿木结构的椽子。上石刻板瓦和简瓦,简瓦前端刻柿等纹瓦当。副阙是围墙的象征。比正阙低1.30米。副阙外侧顶部刻三条瓦垅扣合而成的两垂脊,为半个“四阿顶”的形状。古代砖木结构的阙,四壁多饰彩画,并常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象征四方。登封三阙也根据石材的特点,在阙四面用减地平雕的手法,刻出百戏、狩猎、神话故事,车骑、出行,奇肉怪兽以及贵族豪华奢侈的生活画面。雕刻技法及画像风格和同时期的南阳画像石极为相似。汉三阙解放前长期无人管理,长年风雨剥蚀,其中有些画像和阙铭已损毁。从现存的画像看,内容十分丰富。三阙共有画像近二百幅,铭记十六块。少室阙有幅宫女画像,是用阳线刻出一轮园月,月中竖耳蹲坐的玉免持扦捣药,旁边有只蟾蜍。《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金乌,月中有蟾蜍。《续汉书,无文志》注引张衡《灵宪)说:“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娥窃之以奔月,遂托身于月以为蟾蜍”。所以,这应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少室阙和启母阙都有蹴鞠的画像。早在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临淄就很盛行蹴鞠的运动,后来还把它列为军队训练的一个项目。西汉刘邦的父亲以及其后的汉武帝,大将卫青、霍去病,都嗜好蹴鞠。少室阙的蹴鞠面画像,是刻划一个头挽高髻的女子,细腰长袖,舞袖轻盈地向后飘扬,双足跳起,正在踢球,两边各站一人,一人穿长衣手执鼓捋击鼓,一人跪着伴奏。从这幅画像所表现的内容看,早在汉代就把蹴鞠配上音乐,作为舞蹈来表演了。马戏,幻术在汉代通称为百戏。在启母阙上有一幅幻人吐火的画像,一人坦胸露腹,双手抱一个颈瓶,仰面向上喷火。少室阙上有一幅马戏画像,两匹四蹄腾空奔驰欲飞的骏马。前一匹马鞍上有一挽双髻智的少女,穿紧身衣裤作弓形倒立,后面马匹上有一女子舒展的长袖随风向后飘舞。长袖的飘动和人体的自然后倾,刻划出奔马的飞快速度,使人感到惊险和技艺的高超。三阙画像反映汉代统治阶级豪门贵族,在生活上奢侈享乐方面有:宴饮、前导后拥的车骑出行图,以及斗鸡、狩猎、角等。少室阙上的斗鸡图,刻画两只雄鸡,高足长羽翘尾引项,怒目相斗。斗鸡是古代有闲阶级的一种娱乐,在战国时期已经流行。桓宽在《盐铁论》中写道:“富贵之家....易鞠、斗鸡”。曹植在他的《名都赋》里也说“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揪间”。对当时现实生活的真实描述。,少宝阙有一幅行猎图,图上雕刻两人,一人乘着飞奔的马,回首张弓射箭,后面一人在马上湾弓追逐一中箭惊逃的梅花鹿。人物造型古朴含虚、栩栩如生。猎犬逐免的画面也简练生动。启母阙和少室阙还有训象的画面。少室阙上刻一象奴一手牵马,一手执长竿驯服一头大象。汉代中原地区已没有野生的象群,但皇家的上林却有巨象、狮子,司马相如《上林赋》有“穷骑象犀”杨雄《羽猎赋》也说:“钩赤豹,槛象犀”,太室阙有一幅车骑出行的壁画,刻有一匹高头大马拉着一辆轿车,华盖下主人穿着斜襟长衣,拱手而坐,车手坐于车前挽着马缰绳,后有一人骑马跟随,这应是主人的待从。再后面还有一辆同样的车子,反映了汉代贵族架车游玩的悠闲生活。这也是当时编制阶级真实生活的写照。除上述画像外,三阙上还刻有:“大禹化熊”和“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还有象征吉祥的“羊头”和“四神”有鹳鱼、鸥鹗、楼阁建筑及装饰图案等。这些都是我们研究古代绘画、雕刻的珍宝,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民间美术史的珍贵资料。三阙上的铭文更是早为历代金石学家所珍重,阙铭记载了建阙的由来及经过,文字遒劲,古朴而又流畅。字体采用秦统一中国后的小篆书写,还有介于篆隶之间的书体,这些都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文字演变的极珍贵资料。今天大家看了我分享的阙是不是大开眼界了,可见阙对研究我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等艺术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大家喜欢就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