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痞证验案一则 [复制链接]

1#
袁振仪谈方论药痞证验案

龙某,男,23岁,年2月22日前来就诊

患者自述:

每晚入睡和早起时,自觉胃部痞满不适,大便不成形,像牛粪成堆状,质粘,颜色偏黑。坐时嗳气,时泛酸。舌红,苔薄白。

首诊

辨证处方

辨证:寒热错杂之痞证

治法:寒热平调,消痞散结兼清肝泻火,降逆制酸

处方:1.半夏泻心汤和左金丸加减10付

2.检查Hp

用药:

法半夏10g、干姜10g、*芩10g、*连6g、

炙甘草6g、大枣10g、*参15g、吴茱萸5g、

海螵蛸10g、煅瓦楞子10g、香橼10g、佛手10g

二诊.3.22

患者自述:

服药后,胃部痞闷感减轻。嗳气症状缓解。大便有所好转。Hp阴性。舌淡红,苔白。

辨证处方

辨证:寒热错杂之痞证

治法:寒热平调,消痞散结兼清肝泻火,降逆制酸

处方:守方10付

用药:

法半夏10g、干姜10g、*芩10g、*连6g、

炙甘草6g、大枣10g、*参15g、吴茱萸5g、

海螵蛸10g、煅瓦楞子10g、香橼10g、佛手10g

辨证分析

辨证分析:

此案中医病名为“胃痞”。患者以胃部痞满不适为主诉,自觉似胀非胀,似痛非痛,属于仲景所述“心下痞”范畴。患者脘痞,为寒热互结于中焦之象;胃气上逆,则嗳气。大便不成形,质粘,又为脾气虚,失于运化水谷之候。此外患者舌红,兼见泛酸,为肝火横逆犯胃所致。故此为寒热错杂之痞证。

处方分析:

处以《伤寒论》中消痞散结,平调寒热作用的半夏泻心汤合《丹溪心法》中具有清肝泻火,降逆止呕作用的左金丸加减。半夏配伍干姜可散结消痞,温中祛寒。*芩*连苦寒泻热开痞,再取一味吴茱萸,与*连搭配为左金丸一方。两味药相反相成,以*连为君药,按照“实则泻其子”的治则,通过泻心火来泻肝火;以吴茱萸为反佐药,既取其入肝经为引经药之用,又取其降逆之效,并兼制*连苦寒之性。海螵蛸、煅瓦楞子味涩可制酸止痛以治泛酸。佛手、香橼理气宽中。再用*参、大枣、炙甘草,益气健脾以补中,恢复中焦为气机升降枢纽之职。全方辛开散其结,苦泄除其满,甘调补中焦之虚。

按语

《伤寒论》云:“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该条文既指出了痞证的辨证要点为“但满而不痛”,又说明了此病的病机,即少阳病误下后,损伤脾胃之气,邪气内乘,致寒热错杂于中,脾胃升降失常,气机痞塞。故选用半夏泻心汤寒热并用和阴阳,辛苦合用复升降,补泻兼施调虚实。加佛手、香橼以增强理气消痞之功。病人兼见泛酸,舌红。故加吴茱萸、海螵蛸、煅瓦楞子,既清泻肝火,又制酸止痛。诸药合用,故获良效。

医案来源

袁振仪教授团队图文排版

宫智静美审核

唐心如李玉丽

●方剂小课堂之三十八---十枣汤

●方剂小课堂之三十九---玉女煎

●方剂小课堂之四十---清营汤

●薏苡仁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