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王说陇史丨王国维,秦公簋的伯乐掌上兰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专业治疗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有时候,古玩文物,也像人一样需要伯乐。郭沫若一眼看出铜奔马与众不同,由此走向世界。他就是铜奔马的伯乐。伯乐出现的时间,有早有晚。甘肃天水出土的秦公簋,流传多年,还被用来装残渣剩饭,这样流传了多年,直到王国维看到后,才慧眼识珠,一眼看出它的价值。这件秦公簋有着与众不同的经历。它的发现者,最初是个放牛娃。他追赶惊牛的时候,一脚却踢出个东西。像盆子,还有两只耳朵。敲一敲,有金属声。这个盆怎么也值三五十个铜钱,放牛娃开心了。几天后,铜盆出现在当铺。当铺老板扫一眼就知道是铜的。很爽快地拿出几枚小钱,将放牛娃打发走了。最后,这件铜盆进了省城。流落到酒肆中,用来放残浆。一天,忽然一个商人来到后堂,扫了一眼,心就突突跳,商人给酒肆老板一点钱就拿走了。然后,商人花大价钱找人鉴赏,雇人包装,四处宣传,后来敬献给了督*。督*将铜盆带到了天津。年,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北京见到此物,大为惊奇,为其撰文,取名《秦公敦跋》(当时称簋为“敦”)。铜盆一鸣惊人。秦公簋如今,人们把这个铜盆叫做秦公簋。“秦公簋,器高19.8厘米,口径18.5厘米,足径19.5厘米,腹径23厘米。弇口,母口深盖,盖面呈圆弧状,盖顶突起小圆握。鼓形圆腹,圈足外侈。双兽首耳微上扬,耳下无珥。盖坡沿与腹上部饰细密蟠虺纹,盖面与腹下部饰瓦垅纹,圈足饰上下两重波带纹。盖54字,器身51字,器、盖联铭,合而成一篇完整的祭祀文章,共计字。”上世纪初,有青铜器铭文一字值一万大洋的说法。而在秦公簋上有字的铭文。开头写道:“秦公曰:丕显朕皇祖,受天命……”20世纪30年代,簋被捐献给北京故宫博物院。文丨王文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