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日一味学中药甘草 [复制链接]

1#
甘草:gancao

美草、蜜草、国老、粉草。

《本经》

补气药

主产内蒙古、甘肃等地。

甘,平。

归心、肺、脾、胃经。

补脾益气,清热解*,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缓解药物*性、烈性。

性状鉴别  
   


  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用法禁忌


  内服:煎汤,3~9g(大剂量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渍;或研末敷。


  1、湿盛胀满,浮肿者不宜用。


  2、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3、久服较大剂量的生甘草,可引起浮肿等。


  4、不可与鲤鱼同食,同食会中*。

现代研究


  甘草根和根茎含甘草甜素(Glycyrrhizin),主要系甘草酸的钾、钙盐,还含24-羟基甘草次酸等三萜类及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苷、异甘草苷、新甘草苷等*酮类,并含苦味质、树脂等。胀果甘草根的主要成分为甘草查耳酮(Licochalcone)。

药理研究


  甘草浸膏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有保护作用,煎剂能抑制离体肠管。浸膏、甘草甜素(主要为甘草酸盐)及甘草次酸,具盐皮质激素样作用,促进钠、水潴留,可致水肿及血压升高。小量甘草甜素具抗过敏及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次酸具抗炎作用。甘草具镇咳作用,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肝损害有保护作用。浸膏及甘草甜素对某些*物有一定解*作用。后者还能降低血胆固醇及增加胆汁分泌。甘草次酸对发热大鼠有退热作用。在体外并有一定抗菌、抗原虫作用。

中药附方


  1.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局方》四君子汤)


  2.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上药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金匮要略》甘草干姜汤)


  3.治热嗽:甘草二两,猪胆汁浸五宿,漉出炙香,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食后薄荷汤下十五丸。(《圣济总录》凉膈丸)


  4.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甘草(炙)四两,生姜(切)三两,人参二两,生地*一斤,桂枝(去皮)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去心)半斤,麻仁半升,大枣(擘)三十枚。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炙甘草汤,一名复脉汤)


  5.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与甘草汤不差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温分再服。(《伤寒论》桔梗汤)


  6.治失眠、烦热、心悸:甘草一钱,石菖蒲五分至一钱。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内服。(江西赣州《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7.治疟疾:甘草二份,甘遂一份。共研细末,于发作前二小时取用一分放肚脐上,以胶布或小膏药贴之。(徐州市《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8.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㈠瓦楞子五两(煅研细末),甘草一两(研细末)。混匀,每服2钱,每日3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甘楞散)㈡甘草粉1.0克,鸡蛋壳粉1.5克,曼陀罗叶粉0.05克。混匀,饭前或痛时服,每服3克,日服三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甘壳散)


  9.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


  10.治痘疮烦渴:粉甘草(炙)、栝楼根等分。水煎服之。(《仁斋直指方》)

每日猜一猜

小提示:性味:甘、淡,平;入脾、胃经。

昨日猜一猜答对人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