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左手脉的脉药对应一火神派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专科哪里最好         http://m.39.net/pf/a_4585823.html
(一)左寸脉1.膻中:紧脉,表示有外寒,选桂枝、菖蒲。滞脉,表示有外寒湿滞,选择菖蒲、桂枝、刺五加皮等。2.心:紧脉,表示有外寒,选刺五甲皮、桂枝,有寒痛加薤白、乌头。滞脉,如为血滞,选元胡、丹参、桃仁、红花、川芎等。如为气滞,选薤白、檀香、元胡、降香等。如为痰滞,选菖蒲、法夏、瓜蒌等。弱脉,表示气血弱,选附子、*芪、当归首、人参、圆肉等。(二)左关脉肝胆:逆脉,表示肝郁气逆,选择青皮、木香、佛手等。滞脉,表示气血郁滞,选炒小茴香、郁金、元胡、川芎等。如有湿滞,选木香、泽泻。如有肝区痛,选吴茱萸、元胡等。如有痛经,选吴茱萸、香附等。紧脉,有寒象寒痛的,选青皮、公丁香、吴茱萸。痉挛痛,选白芍。浮弦脉,表示有风邪,外风选防风、天麻,内风选龙骨、牡蛎、勾藤、天麻。沉滞脉,表示肝寒郁滞,选小茴香、公丁香、吴茱萸等。凡有弦滞脉象都可加当归,可清润肝木。(三)左尺脉1.膀胱:紧脉,表示有外寒,用桂枝、生楂、细辛等。弱脉,表示膀胱经气气化不利,易于感冒,背寒,小便不利,选附子、桂枝。2.肾:紧脉,表示有内寒,女为宫寒,男为无精,选用附子、桂枝、细辛等。沉弱短小脉,乏力乏神,选用四逆法加菟丝子、巴戟天、葫芦巴等。浮劲脉,用四逆白通汤。唯一它是独立用的。二、右手脉的脉药对应(一)右寸脉:膈间、肺紧脉,选用桂枝、石菖蒲、茯苓、苍术等。滞脉,选用法夏、石菖蒲、紫菀、砂仁(外邪重时暂不用)。劲脉,选用厚朴、木蝴蝶化燥气,治咽痒,有燥咳加紫菀、浙贝母等。(二)右关脉1.胃:紧脉,主寒主痛,选用小茴香、良姜或元胡、灵脂等。胃酸多,选用海螵蛸、瓦楞子等。劲脉,选用厚朴、半夏等。滞脉,湿滞选苍术、藿香、厚朴、茯苓等。气滞选佛手、枳壳、香附等。血滞选灵脂、元胡、丹参等。2.脾:紧脉,如有外寒用桂枝法,去外邪后,将太阳气转到中土,再把肺家药去掉,加淫羊藿(引太阳入太阴脾土)、砂仁、附子。如有内寒选桂枝、干姜、官桂、制附片等。湿滞脉,应行脾化湿,选用藿香、砂仁、苍术、白术、云苓等。如为气滞脉,选用砂仁、公丁、炒小茴、佛手等打开三阴之门。弱脉,选用补骨脂、益智仁、官桂、制附片等。(三)右尺脉1.大肠:紧脉选附子、细辛、大*、肉豆蔻等,实脉选大*,枳实。2.命门:弱脉选上安桂、硫*。如出现刀韧脉,为癌脉,可帮助早期诊断盆腔内癌症如子宫癌。总结:临证认真切脉,在确定各部脉象和完全了解药性及配伍的情况下,则酌情灵活选择配合,不可死搬硬套,与大法相应。)收藏
  脉诀(一、二)原文脉诀(卢铸之老老师所传文字部分):其一:肺和膈间右寸知,胃脾大肠命关尺。膻中与心左寸辨,肝胆之脉左关明。小肠膀胱肾左尺,女子宫胞亦此寻。轻取六腑重为脏,举寻按取浮中沉。注:轻取六腑脉,重取五脏脉,肾脉重取要至骨。其二:脉速需用息度衡,每分十七应永恒。常脉一息四五至,三至为迟六七急。注:诊脉者以自己的呼吸每分钟十七息,衡量被诊者脉速。故“平脉”为诊脉之要。脉诀讲解各部脉的解释:(1)膈间:横膈膜上叫膈间;膻中:心包,即心的包膜。要把部位弄清,记熟,熟到不想,一搭手就知道哪个脏腑。(2)举:搭上为举;寻:切脉时不准,可移动手指,举起另外手指,直到找到,为寻;按:重取。(3)此脉诀与老本的《内经知要》上是一致的,其他的都不要看。(4)现在亚健康的我们看有90%以上,官方的统计数字是60%~70%,这些人都需要姜、桂、附,不然我也不用那样辛苦。需要大家认认真真学习郑卢医学,解决真正阳虚的问题。(5)一息:一呼一吸。每分钟十七次要永恒,要准确,多半次或者少半次都不行。(6)四五至是常脉,也就是说每分钟68次,到85次之间是常脉。要不看手表就能够知道患者的脉数,看手表就是西医的做法了。(7)三至和六七至都是病脉。要求1.一个月练好每分钟十七次呼吸。2.先学四个脉象(自己去体会)(1)浮脉:如水中浮木(小块木头),去按,搭指即得,浮脉主风。沉取时浮起为脏脉浮,就是洪大。(2)沉脉:与浮脉相对,轻取无,沉取有,叫沉脉。轻取时稍重一点就是腑脉沉;沉取时再重一点就是脏脉沉。沉脉主气虚。(3)紧脉:①如绞绳索。体会粗线绞起来的味道,一松一退的,就是紧。我当时在成都的*瓦街看绞麻绳,一看就是半天,就是去体会这个紧的感觉。②来去匆匆。似人走得很匆忙。这个比较常用,外感,太阳伤风、伤寒,都要查紧脉等。(4)滑脉:如珠滚盘(上覆绸子)那种感觉。这种脉常遇到,特别是女子,女子月经、怀孕、白带等都有滑脉,月经的滑脉如果不明显的话,月经就不正常。男子有风湿的,也有滑脉。脉先讲这些,要告诉大家的是,请不要停,一步一步踏稳,这样才能上路。切脉定要在实践中学,在临证中跟师学。脱离实践,脱离实际,脱离刻苦修炼,是无法将“切脉”真正学到位的。脉诀(三)前面讲过脉诀一、二,让大家去练习部位和手法,还有几个简单的脉象,有紧脉、浮脉,还有要练习呼吸,一分钟十七至,还讲了每息至数的差别含义,你们也应该练习过了,休息的时候你们互相检查。今天讲脉诀三,讲健康人脉的标准。脉诀三:脉贵有神且有根,胃气常在人永康;暗悉脏脉作准绳:肺脉毛而有力佳,胃脉缓而有力神,心脉洪勾有力喜,肝脉弦而有力畅,肾脉沉而有力强。注一:有力中不失柔和,微弱中尚还有力,此即为有胃气,有缓象之脉。注二:有胃气有肾气即是有根,有神,不论脉速快慢,只要是常脉有缓象,则是缓象之脉。脉诀三讲了两个标准:“脉贵有神且有根,胃气常在人永康。”讲的健康脉的总标准,这两句话非常重要,概括起来说:一是胃气。胃气是什么呢?胃气就是缓,有神,还要有根。有根就在左手的肾脉上。健康人脉的标准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字:缓、神、力。这三个字一定要记到,首先,一个人的脉要有缓象,就如人走路,从从容容,不急不忙,每步步伐稳定实在,很有神,这是比喻,要自己去体会。从脉象说就是:不快不慢,不浮不沉,缓和从容。你们学过数学的,回忆一下三角里的SⅠN曲线,运动得很舒畅,圆圆的一直下去,不是三角形,三角形就是紧脉了。脉除了缓,还要有神,如果脉疲疲沓沓的,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力度也不够,就是神也不够。所以,缓、力、神三个字,是左右整体脉象的健康标准。二是分部脉象各有准绳。这里用了准绳两个字,就是作为相对应脏是否有病的标准,特别强调的是,每一部的脉象都要加一个缓字。肺脉毛而有力有神、缓。力和神是分不开的。毛:像鸡毛掸子的毛,摸上去轻飘飘的,浮的,这样的感觉就是毛。如果肺脉沉下去了,就有病了,紧了有病,只有毛了,加上缓而有力,就是肺脉的正常脉象。胃脉缓而有力有神。胃主四季,以后学天干地支八卦的时候,要牵涉胃主四季,整个人身、各个部位,都要遵循这个缓,胃本身要缓。胃脾互为表里,这里的胃脉主要指脾脉。摸到脾脉缓和的,有神有力,就是健康。现在很多人多食生冷,多用凉寒药,都会体现在脾脉上,脾脉紧,说明伤了脾。我摸了这么久的脉,遇到脾胃脉有缓象的寥寥无几,这就是不当饮食和药物造成的不良后果。以后你们就用这个标准检查自己,是否乱吃药了,是否吃错药了,是否乱吃饮食了。整个脉象要缓而有力有神,胃脉更应当缓、力、神。《内经》上说:缓则生,不缓则死。可见缓字的重要,特别是病重的时候,希望你们认真体会。心脉洪勾有力有神、缓。也是首先要有缓象。洪勾:像如意的回勾,圆圆的,心脉不同于其他脉一直往下走,而要有回过来的感觉,这叫洪勾,自己去观察如意,自己去体会。有洪勾,但没有力、神,很弱,也是不正常的。有的人说自己心力不佳,你就摸摸他的心脉,看是否是真的心脉问题,有的吃多了不舒服会误认为是心不舒适,你不要跟着跑了,要以脉来衡量,如果心脉是洪勾有力,他心力不够的表达是说的胃,吃多了,胃胀到了,考察一下胃脉。所以,有了标准脉象,我们就可以正确地判定这部脉是否有病。肝脉弦而有力有神、缓。弦:琴弦压住拨动一下的感觉,简单说,肝脉要比其他脉窄一些,而且是畅达能通下去的。如果肝脉在中间受了阻滞,就横宽了,或者是横向跑了,这就不弦了。肝脉除了本脉弦,还要有缓象,如果是弦的,触指有绷的感觉,有点硬,还要有缓象,才是正常脉,如果没有缓象就是病脉了,到时候在危脉部分讲。肾脉沉而有力有神、缓。肾气强不强,就看有没有缓象、沉下去没有,所以切尺脉要至骨。沉:是沉下去的,至骨才能摸到,肾脉本身要沉,不至骨就摸不到肾脉。缓、沉、神、力就是肾脉的正常脉,没有力、神,肾脉就弱了。这就有两个尺度,一个是整体的尺度,十三部脉都要缓、力、神,是整体来考虑的,达到了缓、力、神,人身的太和之气、正气就充满全身,诊病考察人是否健康,就是正气、肾气是否旺盛,一个人肾气旺,脉就必然是缓而有力有神,六脉都是这样的,这样就百病不生,要达到这样,就能尽天年,尽天年就是能够活到百岁以上吧。从我现在观察,能达到这样脉象的人还不多,你们通过服用姜、桂、附,都可以达到尽天年。这不是一句空话,这是一个标准。首先是整体脉的标准,然后就是五脏分部脉本脉加上缓而有力有神。为什么要以五脏脉为标准?因为五脏统帅全身,各有所主。肺主皮毛,全身无处无皮毛,肺还主气;胃(脾)主肌腠(肌腠,就是表皮以下连着骨头的,即肉),全身无处无肌腠,你把胃脉掌握了,肌腠上的病也就掌握了;心主血,全身无处无血(管),毛细血管全身都布满了,血液的病就在心,心也主脑,脑神经的病在心;肝主筋,全身无处无筋,包括指甲,指甲是肝之余,经络大家都知道;肾主骨,全身无处无骨,人无骨不能立,人的骨有病,就疼痛。抓住五脏脉的标准,用五脏脉的标准衡量全身的疾病。这就是人健康的两把尺子,一个总的,一个分的,这个非常重要,不掌握好这两把尺子,就没有办法辨证。病时的脉象郑钦安谈切脉很简单,其中一句话:二十八脉堪为学者绳。他的书,有些版本是有注解的,把二十八脉都列出来了,这二十八脉是《内经知要》的作者李中梓(字士材)归纳的,郑钦安推荐大家去看一看。我这里按照郑钦安所讲的意思,一对对脉来介绍几个,二十八脉基本都谈的是人生病时的脉象变化。我们要了解人生了什么样的病,就要了解这二十八脉。为了便于比较和记忆,我一对对地归纳介绍。浮脉和沉脉:浮脉:如按水中木。轻搭即得,轻按有,重按沉了。浮脉主风,即伤了风。沉脉:轻取没有,重按有。凡脉不浮只沉的,是气虚、气弱,该用附片补气。这里要注意我说的,它没有浮脉,只有沉脉。若有浮脉就是伤了风,就要先祛风邪,然后再用附片。大脉与小脉(小脉是郑钦安的提法,二十八脉里是说细脉):大脉:脉横宽为大。一般是里虚内虚了,脉大。还有在诊病的过程中,突然脉大了,表示病趋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小脉:窄一些,或叫细。细脉一般是体质虚弱或者有里寒。实脉与虚脉:实脉:三指都感力大,脉亦大。有实脉表示:①可能有包块,包块的部位靠问诊或者各部脉象判断;②有腹痛。若实脉有缓象,这是好现象,表示先天生得好;若无缓象就如以上两种情况所述,不是好现象。所以,实脉要一分为二来看。虚脉:三部无力,与实脉恰恰相反。这是气虚或者先天禀赋弱了。此脉亦需要大剂量姜、桂、附。市医一般大剂量用参,我们完全不同,而是用四逆汤、白通汤。长脉与短脉:长脉:通过三指腹中心。二十八脉中唯独此脉是好的。长脉表示气旺,达到心肾相交,至关至心。若此脉无缓象也不好,表示是阴阳偏离的某一方面的病。始终要把缓象记住,缓是衡量整个的。短脉:脉只在指腹中间跳,短脉有长短,有的只有针尖大小,有的稍长一点,但都是断开的没有超过指腹。此脉表示气不畅,或伤了气。这里的气包括:肾气、正气、太和之气。具体哪部脉短,就是哪部气伤了。几个特殊脉象:1.紧脉。如绞绳索,来去匆匆。主寒,主痛。哪部紧,哪部有寒。寒有里寒和外寒之分:轻取整体紧,有外邪,伤了寒;整个沉取脉紧为里寒,里寒一般是伤了饮食或者是久病,不是一概用桂枝法的。紧脉经常碰到,要会区分是外寒还是里寒,外寒只能用桂枝法,如果其他部位的寒,或者肺寒,或者胃寒,或者脾寒,可以用桂枝法。2.滑脉。如珠滚盘。珠滚盘时,上覆绸布,观察滚的感觉。滑脉手感圆润。男女都有滑脉,滑脉主湿。妇女滑脉主孕、主经、主白带。孕脉最圆,月经滑脉次之,或者滑脉带滞,白带是滞微滑,都有滑脉现象,但有区别。3.弦脉。除了肝的本脉弦脉,这里的弦脉是指病脉弦,如按弓弦,拨动的感觉。若沉取弦,主痰饮,痰很重,有些老年人一年四季都咳,就是痰,脉弦。4.芤脉。如刮空竹,空洞样的,或者如按葱叶,感觉是空的。主失血。按各部看,哪部芤哪部出血;若整体脉芤,表示曾大出血过。5.结脉。脉不规则地停顿,停顿时间有长有短。表示心脏跳动不规则。还反映了伤了饮食,另外外感也会出现结脉,饮食和外感问题解决了,还有结脉现象,就是心律不齐。6.代脉。有规律停,有二代、三代、四代、五代。再多一般是结脉了。代脉比结脉的病重一些。三代、四代,心脏疾病就较重一些,二代、三代的脉象,如果体质不好,这就是危脉了。我们遇到的结脉较多,代脉较少。另外有两种脉象是二十八脉里没有的,这是卢铸之医学中特有的脉象。1.滞脉。二十八脉里只有一个涩脉。我们讲的滞脉有四种情况:(1)气滞:指上的感觉如打气筒打气,打一下跑一下,停的那一下不是很畅。此为气滞,表示气不充沛。(2)湿滞:指上感觉如流水,慢慢流、不畅的细流感。这是湿造成的。(3)滑滞:有点像滑脉,但又不很畅通。表示湿重或者妇女有白带。(4)一强一滞:一下有力,一下力度滞一点,亦不代亦不结,中间无停顿。表示心律不齐,气虚。各部脉都有滞脉,特别在肝脉上的滞象,表示肝气不畅。肝气不畅原因有:①生气、怄气,情绪不好。②肝脏本身有病,如:肝肿大,脂肪肝。总之,肝非本脉(即弦,缓而有力有神)即为滞。有的宽一点,有的横起跑我们称之为逆。这部脉很重要,可知其情绪畅否,心肾交否。2.劲脉。二十八脉有革脉和劳脉。革脉:浮脉有力;劳脉:沉脉有力。我们不分沉浮,通通称劲脉。劲脉:有弹指的感觉,力大。脉管硬化、血液浓度大、高血压等都会出现这种脉象。左尺带劲,必然有高血压;外邪带劲,脉很有力,表示除了外感还有燥气,有时会感觉胃上发热。此时,治外感同时要化燥。化燥或者加香白芷或者油厚朴,加了油厚朴就是化燥的法了;如果外邪去了脉还有劲象,就表示血压或血脂高。四、学习摸脉的方法要在实践中学,不要去背,去空洞地学。一是跟师临床中学,老师怎么说,立即去感受;二是自己去练,去摸。自己怎么练?练凭息,每分钟十七下呼吸来衡量是常脉(四五至),还是迟(三至)是急(六至)。部位、手法要统一、准确。比如:肾脉要至骨,如果不至骨,摸到的就是膀胱脉了。各部位要记清楚。轻取和沉取怎么掌握,各人也不一样,胖人瘦人不一样,手指的轻沉就不一样,肉多的人轻取也要稍重一点,而瘦人搭指即得。高人手指稀一点,矮人手指要密一点。肥人手密,瘦人手稀,不管其高矮。切脉是为了辨证,为了立法,不是为了切脉而切脉的。以脉为主,把望闻问结合起来,给辨证打下基础。以脉为主的原则:脉症相合,以脉为主;脉症不合,或舍病从脉,或舍脉从病。坏脉以后再介绍。)收藏
  脉诀(一、二)原文脉诀(卢铸之老老师所传文字部分):其一:肺和膈间右寸知,胃脾大肠命关尺。膻中与心左寸辨,肝胆之脉左关明。小肠膀胱肾左尺,女子宫胞亦此寻。轻取六腑重为脏,举寻按取浮中沉。注:轻取六腑脉,重取五脏脉,肾脉重取要至骨。其二:脉速需用息度衡,每分十七应永恒。常脉一息四五至,三至为迟六七急。注:诊脉者以自己的呼吸每分钟十七息,衡量被诊者脉速。故“平脉”为诊脉之要。脉诀讲解各部脉的解释:(1)膈间:横膈膜上叫膈间;膻中:心包,即心的包膜。要把部位弄清,记熟,熟到不想,一搭手就知道哪个脏腑。(2)举:搭上为举;寻:切脉时不准,可移动手指,举起另外手指,直到找到,为寻;按:重取。(3)此脉诀与老本的《内经知要》上是一致的,其他的都不要看。(4)现在亚健康的我们看有90%以上,官方的统计数字是60%~70%,这些人都需要姜、桂、附,不然我也不用那样辛苦。需要大家认认真真学习郑卢医学,解决真正阳虚的问题。(5)一息:一呼一吸。每分钟十七次要永恒,要准确,多半次或者少半次都不行。(6)四五至是常脉,也就是说每分钟68次,到85次之间是常脉。要不看手表就能够知道患者的脉数,看手表就是西医的做法了。(7)三至和六七至都是病脉。要求1.一个月练好每分钟十七次呼吸。2.先学四个脉象(自己去体会)(1)浮脉:如水中浮木(小块木头),去按,搭指即得,浮脉主风。沉取时浮起为脏脉浮,就是洪大。(2)沉脉:与浮脉相对,轻取无,沉取有,叫沉脉。轻取时稍重一点就是腑脉沉;沉取时再重一点就是脏脉沉。沉脉主气虚。(3)紧脉:①如绞绳索。体会粗线绞起来的味道,一松一退的,就是紧。我当时在成都的*瓦街看绞麻绳,一看就是半天,就是去体会这个紧的感觉。②来去匆匆。似人走得很匆忙。这个比较常用,外感,太阳伤风、伤寒,都要查紧脉等。(4)滑脉:如珠滚盘(上覆绸子)那种感觉。这种脉常遇到,特别是女子,女子月经、怀孕、白带等都有滑脉,月经的滑脉如果不明显的话,月经就不正常。男子有风湿的,也有滑脉。脉先讲这些,要告诉大家的是,请不要停,一步一步踏稳,这样才能上路。切脉定要在实践中学,在临证中跟师学。脱离实践,脱离实际,脱离刻苦修炼,是无法将“切脉”真正学到位的。脉诀(三)前面讲过脉诀一、二,让大家去练习部位和手法,还有几个简单的脉象,有紧脉、浮脉,还有要练习呼吸,一分钟十七至,还讲了每息至数的差别含义,你们也应该练习过了,休息的时候你们互相检查。今天讲脉诀三,讲健康人脉的标准。脉诀三:脉贵有神且有根,胃气常在人永康;暗悉脏脉作准绳:肺脉毛而有力佳,胃脉缓而有力神,心脉洪勾有力喜,肝脉弦而有力畅,肾脉沉而有力强。注一:有力中不失柔和,微弱中尚还有力,此即为有胃气,有缓象之脉。注二:有胃气有肾气即是有根,有神,不论脉速快慢,只要是常脉有缓象,则是缓象之脉。脉诀三讲了两个标准:“脉贵有神且有根,胃气常在人永康。”讲的健康脉的总标准,这两句话非常重要,概括起来说:一是胃气。胃气是什么呢?胃气就是缓,有神,还要有根。有根就在左手的肾脉上。健康人脉的标准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字:缓、神、力。这三个字一定要记到,首先,一个人的脉要有缓象,就如人走路,从从容容,不急不忙,每步步伐稳定实在,很有神,这是比喻,要自己去体会。从脉象说就是:不快不慢,不浮不沉,缓和从容。你们学过数学的,回忆一下三角里的SⅠN曲线,运动得很舒畅,圆圆的一直下去,不是三角形,三角形就是紧脉了。脉除了缓,还要有神,如果脉疲疲沓沓的,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力度也不够,就是神也不够。所以,缓、力、神三个字,是左右整体脉象的健康标准。二是分部脉象各有准绳。这里用了准绳两个字,就是作为相对应脏是否有病的标准,特别强调的是,每一部的脉象都要加一个缓字。肺脉毛而有力有神、缓。力和神是分不开的。毛:像鸡毛掸子的毛,摸上去轻飘飘的,浮的,这样的感觉就是毛。如果肺脉沉下去了,就有病了,紧了有病,只有毛了,加上缓而有力,就是肺脉的正常脉象。胃脉缓而有力有神。胃主四季,以后学天干地支八卦的时候,要牵涉胃主四季,整个人身、各个部位,都要遵循这个缓,胃本身要缓。胃脾互为表里,这里的胃脉主要指脾脉。摸到脾脉缓和的,有神有力,就是健康。现在很多人多食生冷,多用凉寒药,都会体现在脾脉上,脾脉紧,说明伤了脾。我摸了这么久的脉,遇到脾胃脉有缓象的寥寥无几,这就是不当饮食和药物造成的不良后果。以后你们就用这个标准检查自己,是否乱吃药了,是否吃错药了,是否乱吃饮食了。整个脉象要缓而有力有神,胃脉更应当缓、力、神。《内经》上说:缓则生,不缓则死。可见缓字的重要,特别是病重的时候,希望你们认真体会。心脉洪勾有力有神、缓。也是首先要有缓象。洪勾:像如意的回勾,圆圆的,心脉不同于其他脉一直往下走,而要有回过来的感觉,这叫洪勾,自己去观察如意,自己去体会。有洪勾,但没有力、神,很弱,也是不正常的。有的人说自己心力不佳,你就摸摸他的心脉,看是否是真的心脉问题,有的吃多了不舒服会误认为是心不舒适,你不要跟着跑了,要以脉来衡量,如果心脉是洪勾有力,他心力不够的表达是说的胃,吃多了,胃胀到了,考察一下胃脉。所以,有了标准脉象,我们就可以正确地判定这部脉是否有病。肝脉弦而有力有神、缓。弦:琴弦压住拨动一下的感觉,简单说,肝脉要比其他脉窄一些,而且是畅达能通下去的。如果肝脉在中间受了阻滞,就横宽了,或者是横向跑了,这就不弦了。肝脉除了本脉弦,还要有缓象,如果是弦的,触指有绷的感觉,有点硬,还要有缓象,才是正常脉,如果没有缓象就是病脉了,到时候在危脉部分讲。肾脉沉而有力有神、缓。肾气强不强,就看有没有缓象、沉下去没有,所以切尺脉要至骨。沉:是沉下去的,至骨才能摸到,肾脉本身要沉,不至骨就摸不到肾脉。缓、沉、神、力就是肾脉的正常脉,没有力、神,肾脉就弱了。这就有两个尺度,一个是整体的尺度,十三部脉都要缓、力、神,是整体来考虑的,达到了缓、力、神,人身的太和之气、正气就充满全身,诊病考察人是否健康,就是正气、肾气是否旺盛,一个人肾气旺,脉就必然是缓而有力有神,六脉都是这样的,这样就百病不生,要达到这样,就能尽天年,尽天年就是能够活到百岁以上吧。从我现在观察,能达到这样脉象的人还不多,你们通过服用姜、桂、附,都可以达到尽天年。这不是一句空话,这是一个标准。首先是整体脉的标准,然后就是五脏分部脉本脉加上缓而有力有神。为什么要以五脏脉为标准?因为五脏统帅全身,各有所主。肺主皮毛,全身无处无皮毛,肺还主气;胃(脾)主肌腠(肌腠,就是表皮以下连着骨头的,即肉),全身无处无肌腠,你把胃脉掌握了,肌腠上的病也就掌握了;心主血,全身无处无血(管),毛细血管全身都布满了,血液的病就在心,心也主脑,脑神经的病在心;肝主筋,全身无处无筋,包括指甲,指甲是肝之余,经络大家都知道;肾主骨,全身无处无骨,人无骨不能立,人的骨有病,就疼痛。抓住五脏脉的标准,用五脏脉的标准衡量全身的疾病。这就是人健康的两把尺子,一个总的,一个分的,这个非常重要,不掌握好这两把尺子,就没有办法辨证。病时的脉象郑钦安谈切脉很简单,其中一句话:二十八脉堪为学者绳。他的书,有些版本是有注解的,把二十八脉都列出来了,这二十八脉是《内经知要》的作者李中梓(字士材)归纳的,郑钦安推荐大家去看一看。我这里按照郑钦安所讲的意思,一对对脉来介绍几个,二十八脉基本都谈的是人生病时的脉象变化。我们要了解人生了什么样的病,就要了解这二十八脉。为了便于比较和记忆,我一对对地归纳介绍。浮脉和沉脉:浮脉:如按水中木。轻搭即得,轻按有,重按沉了。浮脉主风,即伤了风。沉脉:轻取没有,重按有。凡脉不浮只沉的,是气虚、气弱,该用附片补气。这里要注意我说的,它没有浮脉,只有沉脉。若有浮脉就是伤了风,就要先祛风邪,然后再用附片。大脉与小脉(小脉是郑钦安的提法,二十八脉里是说细脉):大脉:脉横宽为大。一般是里虚内虚了,脉大。还有在诊病的过程中,突然脉大了,表示病趋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小脉:窄一些,或叫细。细脉一般是体质虚弱或者有里寒。实脉与虚脉:实脉:三指都感力大,脉亦大。有实脉表示:①可能有包块,包块的部位靠问诊或者各部脉象判断;②有腹痛。若实脉有缓象,这是好现象,表示先天生得好;若无缓象就如以上两种情况所述,不是好现象。所以,实脉要一分为二来看。虚脉:三部无力,与实脉恰恰相反。这是气虚或者先天禀赋弱了。此脉亦需要大剂量姜、桂、附。市医一般大剂量用参,我们完全不同,而是用四逆汤、白通汤。长脉与短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