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5乌药 [复制链接]

1#
《药性赋》选讲65(乌药代赭石)

热性药

51、乌药乌药有治泠气之理;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乌梢蛇这味药,知道乌梢蛇归肝经,能祛风通络止痉,所以风湿痹症或中风经脉不通半身不遂,这时常会用到动物药。


  而动物药里头,有些*金搭档,比如全蝎、蜈蚣,乌梢蛇、白花蛇,水蛭、土元等,这些都是治疗久病入络,久病有瘀,痰瘀交阻,壅塞脉道导致的各种病症。


  常常在最顽固的痛症里头,大家要想到这种动物药,但并不是所有痛症都盲目使用动物药,所以古人说,血虚生风者,应该慎重使用这些动物药,为什么?


  你气血不足就运不动这些猛烈之品,这叫正虚不运药,必须补足气血,才可以用这些动物药去搜刮剔除痰瘀。


  当然这些动物药一般不入煎剂,打粉送服,或者制成丸散,主要是取它气全而不散,入汤剂效果就大为折损。


  在《圣济总录》里头有个古方叫夺命散,就是治疗破伤风,颈项紧硬,身体强直的,这种危机症状,就会选到虫类药来出马,祛风通络止痉。


  方中白花蛇、乌梢蛇连用,再配合蜈蚣,打成散剂,用酒送服,可以迅速疏通经络,祛风止痉。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虫类药善于游走的特点,把它灵活运用于很多疑难杂病里头,比如皮肤瘙痒,顽固的疥癣,甚至局部死肌,麻木不仁。


  上节课我们跟大家讲到乌蛇荣皮汤,这首汤方并不是说单纯靠乌梢蛇一味药去滋荣皮肤,而是靠整个汤方药阵,乌梢蛇是这个汤方里的将*,由它带领之下,可以从上到下,从外到内,无处不到,使气血通和,治疗局部疮疡癣痒。


  乌梢蛇它是祛风的要药,风者善行而数变,而这些虫蛇类药就最善于善行数变,所以皮肤瘙痒,痒物定处,这就是风痒,用乌梢蛇直接祛风止痒。


  《圣济总录》中又有一个三味乌蛇散,里面用乌蛇配合荷叶、枳壳,打成粉,有蜜酒调服,治疗一切干湿癣痒。


  有一种非常难治的皮肤病,叫白癜风,这个治疗起来没有那么容易,在《本经逢原》中说,蛇性主风,白花蛇主肺脏之风,为白癜风之专药,乌梢蛇主肾脏之风,是紫癜风的专药。


  大家如果要在煎汤里头用到蛇类药,可以选用乌梢蛇,而白花蛇更多是以泡酒或打粉口服为主。


  这里附带给大家提到蛇蜕,什么是蛇蜕,就是蛇脱下来的表层皮膜,又叫蛇皮,蛇在长大过程中,会脱掉很多皮,脱一次皮就长大一点,这蛇皮也是味甘咸平,能够祛风定惊解*止痒,但它有一样功效是最独特的,就是退翳。


  什么叫退翳?就是你眼中有翳障阻拦,这时需要用到蛇蜕或跟蝉蜕连用,退翳就能够明目。


  大家再想想,这蛇蜕或蝉蜕还能走哪个经,没错是肺经,为何呢?


  肺主皮毛!所以你皮毛有邪,可以用这两味药,引药达皮,把邪浊脱退下来,就像脱掉脏衣服,换上新衣服一样。


  大家取到这个象后,用起药来,不仅皮肤病瘙痒会用它,眼中有翳障会用它,你口中有疮痒,咽喉又痰浊痹阻等现象,你都可以看成浊阴在表脱不出来。


  这时用它们是辅助身体往外去脱这些浊阴,大家开蛇蜕时就要注意,这可不是开10克20克,一般开1、2克就够了,为什么呢?


  因为这药非常轻,1、2就一把,给你搞个十来二十克,你一般小袋子还装不下。正因为它质轻,所以善于走表,是各类皮肤病极好的引药。


  好乌梢蛇这味药我们就复习到这里,下面我们来看乌药。


  《药性赋》说,乌药有治冷气之理。


  原来乌药辛温,能够行气散寒止痛,它能够归肺脾肾膀胱上中下,所以它行气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从上至下,通行气机,能理上下一切诸气,大凡一切病,属于气滞寒凝,而见胸腹不快者,皆可用之。


  前面我们跟大家讲到气病总司的香附,后面还要讲木香,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在《本草求真》中说,凡一切病只属于气逆,而见胸腹不快者,皆宜用此。


  乌药功于木香、香附同为一类,但木香苦温,入脾能快气,对于食积阻滞适合,香附辛苦,入肝胆二经,开郁散结,对于七情忧郁,用之则妙。乌药气雄性温,对于逆邪横凶,滞塞阻缚,无处不达,所以乌药乃是胸腹逆邪要药也。


  当然不是说,一味乌药能把胸腹这个躯干部的所有气机理顺,一般大家要有上中下辨证配伍的思想,你善于用好配伍药,一方面可以加强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把局部气机疏解开来。


  比如病人胸肋闷痛,这时你可以配瓜蒌、薤白、宽胸行气止痛,病人如果脘腹胀痛,脉象双关郁塞,这时你可以配香附、木香,行气止痛,香附走左关,木香走右关,把胀痛理顺,逆气消除。


  又比如病人下焦寒疝腹痛,你可以用小茴香配点川楝子加进去,行气散寒止痛,直达下焦。


  小茴香温升,川楝子苦降,配乌药可以把局部寒凝气滞之象,像解索理乱丝一样梳理开来。


  《医学发明》里头的天台乌药散,就是依据这个思路创造的,转治疗腹中寒疝冷痛,所以我们治病也可以定位定性,位置在腹中,用这些小茴香、川楝子,直沉到下焦去,以诸子皆降之势,理顺下焦寒凝气滞,而乌药善能治冷气,遇冷加重者,是寒凝气滞,寒气就是病性,治寒当以温药,所以乌药配小茴香,大能温暖下焦之阳,疏解下焦之寒。


  大家从古人创造的一个方里头,就可以读出这方子背后医理井然,用药巧妙啊!


  乌药通理上焦气,可以治疗胸闷冷痛,通理中焦脾胃气,可以治疗顽固胀痛,通理中焦肝胆气,可以治疗胁肋疼痛,通理下焦腹中气,可以治疗小肠疝气,或者寒凝气滞的痛经,它们是一个道理的。中医看的哪里气机不通,而不是具体的病名。


  用乌药我们还有另外两种情况,一种是老胃病,焦树德老先生有个三合汤四合汤,就是集中各个小方子,药简力专,加强行气止痛效果,治疗顽固性老胃病。


  比如前面讲的金铃子散(元胡、川楝子)、失笑散(蒲*、五灵脂),良附丸(高良姜、香附),还有现在要说的百合乌药汤(百合、乌药),以及以前提到过的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这些小方子,一般都是两味药或三味药,大家要把它记牢,在临床之中,通常能够一下子为你的辨证处方增加功效。


  比如胃脘当心痛,不可止,加进金铃子散,局部刺痛不移,痛到一天到晚,连笑脸都没有,加进失笑散。吃凉的痛,生气也痛,把良附丸加进去。痛到气机往上冲,满胀难受,把百合乌药汤加进去。严重的痛到心慌,甚至本身胃病,又有心脏病,心血脉不通,把丹参饮也加进去,心胃同治。


  大家别小看这些小方子,在临床中常常能起到妙笔生花的作用。


  我们曾治一个最顽固的胃痛,吃止痛片都顶不住,寒凝气滞,寒热错杂,所以就想起张仲景那句话,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先不管它气血寒热虚实,让他沉寒痼冷,气滞血瘀之象,先疏达开来,于是就上面那五个小方子,强强联合一起上,想不到止痛片没有管住的,这加起来五合汤是十一味药却把他拿下了。


  难怪焦树德老先生,视此方为加重秘传,一生以此方加减变化治疗胃痛患者无数,对于此方的组合甚是得意。


  还有一种情况会用到乌药,那就是腰肾虚冷,尿频遗尿,在妇人良方里头,有个缩泉丸,里面就是用乌药配益智,然后加进山药,糊成丸,治疗小儿遗尿特效。


  特别是小孩子肾虚膀胱冷,阳气不够的,我们常配合水陆二仙丹,即金樱子、芡实两味药,发现强强联合,效果更好。


  有些一直尿频甚至尿床到十来岁的,用上去都能够止住。这里为何还要加山药呢?


  特别是这种遗尿尿频,小便又清冷的,《*帝内经》认为,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这里头就有喊凝气滞在里面。


  所以为何用乌药,《药性赋》说,乌药有治冷气之理。你肾与膀胱的冷气,可以靠乌药它来温肾散寒,化下陷的水寒上腾为蒸气,而游走周身,为身体所用。


  但同时《*帝内经》又认为,脾主湿,脾虚不能运化,不能升阳,那么湿气就会下陷,所以小孩子很多遗尿的,你去看它们有不少胃口也不好,也不爱长肉,这是脾虚的原因。


  故而山药在里头,也是意有所指,所以在治疗这种患者时,我们常会叫父母常熬些山药粥给父母,可以健脾,巩固疗效。


  而益智仁大家都知道,善于收缩,你看乌药一行,山药一补,益智仁一收,这样肾与膀胱一方面能得以气化,水液不容易残留,另一方面又能得以收敛固摄,精华不容易外泄,所以娃子的遗尿尿频就能够很快恢复过来。


  好乌药这味药我们这节课就讲到这里,下节课我们讲代赭石。

52、代赭石代赭石乃镇肝之剂。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善于通理胸腹气机的乌药,如果是寒凝气滞,大家首选乌药,如果是瘀热气滞,大家就要懂得用香附。


  在《日华子本草》中说,乌药能治一切气,一切冷,它是如何散冷气的呢?


  《药性赋》说,乌药有治冷气之理,它治疗寒冷气结,主要是由于它有一股雄烈的温性。


  《药品化义》中说,乌药气雄性温,故快气宣通,疏散凝滞,胜于香附。外解表而理肌,内宽中而顺气。以乌药散寒气,则客寒冷气自除。逐邪气则天行疫瘴即却。开郁气则中恶腹痛,胸膈胀痛,顿然可减。疏经气则中风四肢不遂,初产血气凝滞,渐次能通,皆借其气雄之功也。


  不研究乌药还不知道,一研究乌药,发现居然这味药如此重要,难怪古人说,逆邪横凶,乌药用之无处不达,故乌药乃胸腹逆邪要药。


  乌药是如何外解表而理肌的呢?


  局方里头有个乌药顺气散,就用乌药配合麻*来治疗风邪外攻肌表骨节疼痛。乌药是如何内宽中而顺气的呢?


  《集验方》中记载,单用乌药用水来磨成浓汁一杯,再放橘皮一片,紫苏一叶来煎服,可以治疗心腹气痛,中焦不宽,气机上逆。


  乌药是如何除掉客寒冷气的呢?


  《本草纲目》上记载,产妇产后容易着凉受冷,导致头痛或者抑郁烦闷生气,这时内有气滞,外有寒冷,所以应该解表顺气。


  李时珍就用乌药配合川芎打粉,用葱跟茶煎汤来送服两钱药粉,这样很快气顺寒散,头痛消除。


  为什么是葱茶呢?


  大家想想,葱可以通中发汗,茶能够清利头目,一升一降,表解里清,头痛自愈。


  乌药是如何祛除邪气瘴疠的呢?


  大家知道,大凡芳香之药都善于辟秽浊,所以腹中有寒凝秽浊霍乱吐泻,这也属于冷气集结范畴。


  《日华子本草》说,乌药除一切霍乱冷气。


  它跟沉香一起磨粉作汤使用,可以治疗胸腹瘴疠冷气。


  乌药又如何开郁气,解胸膈胀痛的呢?


  大家知道,济生方里头有个非常出名的四磨汤。


  四磨汤治七情伤,人参乌沉与槟榔。


  病人抑郁食不下,顺气解郁急煎尝。


  就这人参、乌药、沉香、槟榔四味药,就可以治疗七情感伤,闷不思食,上气喘逆,大家要看出这方子结构,正是通补的思路。


  里头人参有大功用,你可能听过用柴胡、香附来解郁,你有没有听过用人参来解郁的呢?


  这正是古方匠心巧妙之处,用人参来解郁,不仅《*帝内经》提到,《神农本草经》更提到,何以见得?


  《*帝内经》说,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这句话明显告诉大家,通过大补膻中之气,可以让人喜悦开心起来,你看很多抑郁的人,他就像瘪了气的皮球一样,经常唉声叹气,喊郁闷,人很累,你如果想直接去用行气顺气的药,那他很快就没气了。


  所以古人看到这里,就想到不是说见到郁闷就用行气解郁,有的时候要用补气解郁的思路。


  就像人过上好日子,吃饱饭,就乐呵呵,能开心,你如果天天干活,又吃不饱饭,那当然展不开笑脸。


  脏腑也是这样,以精气神为补,以精气神为乐,只有真正精充气满神足的人,才能真正开心起来。


  我们发现很多人刚开始踏入社会,稍微赚点钱就很开心,等摸爬滚打多年了,赚到几十万都抑郁寡欢开心不起来,他们也很想找原因。


  我们跟他们说,聪明的人,以精气神为宝,不聪明的人,以外在财物为宝。


  当你不断轻身重财,长期透支精气神,熬夜应酬,搞到神疲乏力时,你外在即使成就再大,像比尔盖茨,像乔布斯那么大的家业,你也未必能开心起来。


  为什么?精气神里面都用没得了,这不是金钱能补回来的,如果金钱能够补回来,那有钱人都开开心心都不得病了。


  所以快乐不能靠物质财富支撑,还得要靠自己,靠自己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所以《*帝内经》是教大家真正开心快乐之道,让大家保养好精气神,自然穷亦乐,通亦乐,顺亦喜,逆亦喜。


  很多人都离开自己身体以外去找快乐,其实这都是南辕北辙,你保养好健康,保养好精气神,你自然心花怒放,笑脸常开。


  即使咬着菜根,也从内心里流露出幸福,喝着白粥,也从身体里面透露出喜悦。所以中医才是真正以人为本,以人的精气神为本的。


  我们再看,为什么《神农本草经》也提到人参能够解郁呢?


  你们能不能够读出来呢?


  原来在人参里头,提到补五脏安精神,定*魄,明目开心益智。这人参明摆着在功效里头写上开心两字。


  开心从何来?当然从精气饱满中来,你精气神不饱满,金山银山放在眼前,你也不能真正开心起来。


  为何现在我们这个社会抑郁的病人越来越多,不开心的病人越来越多,因为大家都跟真正的健康背道而驰,都喜欢追名逐利,忘躯殉物,都不把自己内在的精气神当做一回事,天天只懂得去消耗,去熬夜,去透支。


  他们却从来没想过如何通过规律作息,通过练功养生,运动来把精气神保养回来,来给疲劳的身体充充电。


  大家在这个四磨汤治疗七情伤里头,不仅要看到乌药、沉香、槟榔下气顺气之妙,更要看到人参补气令人气充神悦之妙,不然你一味地纯下气顺气,人很容易就被搞得没气气不足,那更加开心不起来。所以这人参能令膻中气足,人自开怀。


  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赞这个四磨汤说,此方降中有升,泻中带补,真乃治七情郁结,上气喘急之良方也。


  所以不仅血脉要懂得通补,人体的气机也要懂得通补,所以通常我们在用疏肝理气帮病人解郁的同时,摸到病人脉象虚软,容易善太息的,必定会在方中加进人参,让他膻中气充足起来,更有助于郁解言开,气顺笑来。


  那么乌药又如何通过疏通经络之气,治疗产妇生完小孩后血气瘀滞,身体腹中胀满难受呢?


  在《本草切要》中提到一个汤方,由乌药、香附、当归、川芎各三钱,水煎服用,当然这四味药要用酒炒过,专治疗胎前产后,血气不和,腹中胀痛。


  里头乌药、香附,能让凝滞之气渐渐通开,当归、川芎,能让瘀滞之血逐渐理顺,所以味药调气和血,令气通血和,胀满气消。

好乌药这味药我们就复习到这里,下面我们来看代赭石。


  代赭石乃镇肝之剂。


  代赭石是矿石类药,质地沉重,凡质地沉重之矿物药,一方面具有重能够降逆,降气的功用,另一方面具有重能够镇惊去怯的作用。


  所以心浮气躁,痰逆上扰,或者惊恐不安,经常会加进这些重镇下气,镇惊安神之品。


  而代赭石大家要知道,它是偏寒的,本来要归到前面寒性药赋里头,这里特别说明一下,大家注意就行。


  古人说,肝为五脏六腑之贼。


  为什么呢?肝主风!


  《金匮要略》说,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


  为什么呢?和风细雨,草木欣欣,狂风暴雨,禽鸟戚戚。


  所以大家看到斜风细雨,点点滴滴,万物一片翠绿,一片生机,而狂风骤雨,树木折断,房顶飞瓦,所过之处都是灾难连连,甚至把树拔倒,横在道路上阻碍交通,使道路瘫痪,往来车辆动不了。


  这就像中风瘫痪的人,气血往来动不了,整个人就瘫倒在床。


  这身体的肝风不能太亢太大,太亢太大,往头面上一攻,就头晕目眩,耳鸣脑充血,严重的马上脑出血,出现意外。


  这时该怎么办呢?


  急则治其标!一定要把肝风收下来。


  所以双寸脉上亢,风火痰上攻的病人,我们经常会选用一些镇肝潜阳之品,引气血下行。


  有个女的,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还经常腰酸,血压高压达到,一发脾气眼睛都胀痛。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这上亢的肝阳,直接就发到眼睛来,双寸脉上逆怎么办?


  急则治其标,赶紧要把她上亢的肝阳收下来,于是给她用天麻钩藤饮,配合镇肝降逆的代赭石、牡蛎等,五剂药下去,不仅头晕目眩消失了,连血压也稳定下来。


  这周再过来治疗时,就不再是治头晕的了,而是改为调腰肾,因为缓则治其本,上亢的脉象收下来,头不晕目不眩,就要注意为什么脉势上亢?


  因为肾主纳气,肾主封藏更能减退,下焦腰酸亏虚收不住,气才会肆无忌惮往上冲。所以很多高血压病人,你摸到双尺脉不足的,后期恢复都要以填补肝肾为主,壮腰膝,使腰肾吸纳功能加强,气火就不会胡乱往上冲。


  就像植物你要厚培其根,松土施肥,让根系牢牢钻到地底去,那么你寻常的风雨过来,就不容易把树拔掉,这叫根深不怕风摇动


  很多高血压的病人,之所以很容易中风,都是肾精亏虚在前,肾就是人的根,大风先倒无根树,那些经常纵欲,房劳过度的患者,你去看腰背后两块肉都凹下去,鼻唇沟也变浅,这种病人如果血压高,那中风就很快了。


  所以说四五十岁以上,都要节制房劳,纵欲是在玩命,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还经常泡壮阳药酒,他们不知道这药酒背后是*酒啊!


  你想想,肝肾亏得越快,那你下焦封藏功能就越减,封藏吸纳功能越差,走路都喘气,一场脾气,或者激动,或者饮食饱胀,天气恶变,随时都可能诱发中风。


  很多人以为中风不可以预防,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到来,其实完全可以预防,你只要不让气血并走于上,那就可以大大减少中风的几率,那么哪些情况,病人的气血容易并走于上呢?


  第一容易着急激动发怒。


  第二喜欢暴饮暴食,不吃到饱胀都不放手。


  第三喜欢肥甘厚腻,喜欢吃肉,大便秘结,或者通而不畅。


  第四房劳过度,亏耗肾精,肾精吸纳功能减退,肝火肝风就肆无忌惮往上冲。


  第五过度用心脑,用心脑是在拔肾气,特别是心脑长期静不下来失眠的患者,血压更难降下来。


  所以你如果懂得从这五方面养生保健,那么你就不需要等到中风时再来学如何刺十宣十个指头放血减压,如何耳垂放血急救,这些急救小手法虽然说很重要很快,但真正跟养生保健比起来慢得多了。


  中医不是在治小病,而是让你根本没有得大病的机会,就像农夫他知道庄稼田地里小草刚刚长起来就锄掉,根本不会等到草长过庄稼,跟庄稼抢夺肥料,才下手去拔掉,那时庄稼都已经受到伤害了。


  最快的治病速度并不是病已经发作了,你再去比拼救治的速度,而是病还没有大发作前,就重视下手养生保健。


  中医《*帝内经》里头有句话,叫上工治其未萌,中工治其已成。


  你如果是个农夫,你要理解这句话就太容易了,草木在未萌芽阶段就介入治疗,就把它们拔除,远远比草木已经成棚了,跟庄稼抢夺肥料,你才姗姗来迟下手。


  对于高血压头晕头痛的患者,双尺脉不足的,在后期的调理,我们缓则治其本,一定要帮他巩固肾气。


  只有肾主封藏能力加强,血压才不会随便往上飙,就像草木已经根深蒂固了,风才不容易扰动它。


  关于代赭石,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名方,出自《伤寒论》,叫做旋覆代赭汤,专门治疗体虚误治以后,心下痞硬,嗳气不除的。


  这种病人有体虚在前,误治后重加其虚,中焦气机升降失调,痞结在那里,所以一方面有气机堵塞不降,一方面又有中气不足,不能够运化开来,所以治疗应该补气降逆。


  有个病人吃了反季节的苦瓜后,心中就痞满,反酸欲呕又呕不出来,非常难受,你想想,人体中焦脾胃就像升降电梯一样,你升清降浊有秩序,身体就没问题,一旦升降失序,卡在那里,就有层出不穷的问题。


  所以中焦升降不可须臾废也。


  病人双关脉独大,但又短气乏力,所以直接给他用旋覆代赭汤,他说以前吃这些乌贼骨、瓦楞子、重镇收酸之品,酸水都收不下,心下顶得难受,这次吃这首汤方后,第二天就放了屁,胃中阻塞胀满了好几天的症状就解开了,胃口马上起来。


  我们跟他说,你们条件好,以为菜市场上看到价格高的菜就健康,就买来吃,不是这样的,《*帝阴符经》上说,食其时,百骸理。你身体需要什么,大自然早为你安排好了,顺着季节养生,就像顺着流水行船一样,身体气脉也通畅。


  有些人偏偏不喜欢这样,喜欢倒行逆施,节气还没到,苦瓜一出来就拼命吃,以为这东西能降血糖,能清火,殊不知你不是它大出的季节,你想想这些苦瓜该用多少农药化肥去养出来啊!


  所以除了你吃反季节的瓜果蔬菜外,你还吃进了大量的农药残留,所以人要活得智慧,不要以为越贵越好,要知道毛毛草草,粗粗糙糙,平平淡淡,这里头才真正蕴含着养生大道。


  为什么他以前也用过重镇降逆的瓦楞子、牡蛎,还有收酸水的乌贼骨,这胃中痞气,咽中反酸还解决不了,但一用这旋覆代赭汤,各类症状很快就消解下去。


  这旋覆代赭汤,用的理法可不是一般的,大家要如何解读一个汤方呢?


  汤方既代表一个方向方针,也代表一个方法,不是简简单单药物杂合而成,里面必有深刻的医道,但你如果能够把医道还原到日用生活中去,懂得取类比象,你会发现医道虽然看起来高深某侧,其实用起来稀疏平常,非常简易。


  古人说,不归于简易者,就是旁门,不根于虚静者,便为邪术。


  你如果把一个汤方解释得越来越复杂,不方便操作,那就不是张仲景创方的初衷。


  方子应该简简单单,大道至简,思路应该清清晰晰,毫不含糊,有人说中医是糊糊涂涂看好病的,那他没有完全了解中医,告诉你中医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你疾病的来龙去脉。

好比如我们来看这个病人用旋覆代赭汤可以把胃中虚痞反酸欲呕之证解除呢?


  你如果懂得这里头的机理,那么旋覆代赭汤,你就可以反复地使用,取得得得意的临床效果。这个汤方要分为四个思路来解析,我们看人体中焦胃肠以降为和,整条胃肠道的疾患要抓住一条共同的主证,那就是胃失和降,这个阳明胃肠一通畅,周身之气机莫敢不降。


  那么怎么通降胃肠道气机呢?


  大家可以取象类比于扭螺丝钉,你看一个螺丝要把它旋转扭进木头里去,这个进去的过程,你要把它分解开来,看需要哪些动作。


  第一这螺丝钉要能钻下去,它需要一个旋转的力,你如果直接用铁锤往下捶,捶不下去的,必须要旋转地扭下去,所以为何很多反酸上逆的病人,你用牡蛎,用瓦楞子,用乌贼骨,直接地把它镇降下去,反而镇不下,过用这些矿石类药,反而会镇伤肠胃。


  就如你不懂得螺丝钉旋转的道理,只知道用铁锤拼命地往下捶打,那结果螺丝钉会被打坏,木板也会打坏,而且不顺着螺丝旋转的劲打下去还容易反弹。


  这就是为何纯用矿石类重镇,有些人还会引起胃呕吐,所以这时你就需要一味药能够旋转的往下钻的,大家想到是哪位药吗?


  古人说,诸花皆升,唯旋覆独降。


  很多花类药都是向阳往上往外疏达升发的,唯独旋覆花往下行,它能够旋转气机,引气下达,这就是非常符合胃肠道九转十八弯的特点。


  胃肠的气机流通,它是吃软不吃硬的,你越是跟它来硬的,它越是反抗得厉害,你给它来点软的,用些顺气降气的药,它气机马上向下通调,开始打屁,痞闷得消。


  所以病人吃完药后,第一反应就是容易打屁,因为这里头放了选旋转气机,通降气机的药物。


  第二代赭石,代赭石它就像一块石头,大家想想,你只是表面的旋转气机,你没有一个从上往下压的力,那你气机还是不能快速地旋转下去。


  这就是为何小孩子他力量不够,螺丝钉拧不下去,因为他向下压的力不足,而大人轻轻松松就能够把螺丝钉拧下去,因为大人力气更大。


  所以螺丝钉要下去,就像人体中焦痞硬的胃气,要旋转下去一样,你空有旋转力不行,还得有下压力,旋覆花是旋转力,代赭石是下压力,因为代赭石乃镇肝之剂,直接把逆气镇下去。


  第三就是半夏、生姜,有些人以为这两味药只是简单的燥湿化痰,或者降逆止呕,其实远远不止这个效果。


  古籍上说,生姜、半夏连用,能够打开相火下行的通道,也就是说你胸脘有团酸水烧心,这时中医不是见酸治酸,而是打开整条阳明胃经下行的通道,这样通道一开,酸水就下来。


  所以为何张仲景在《伤寒论》上说,诸呕吐,谷不得下,小半夏汤主之。


  小半夏就是半夏跟生姜两味药,你各种呕吐,气机不能下纳下行,这时不是简单地去止呕,而是要在呕吐的下方把通道打开,这样水谷就会降下来。


  所以中医一定要有上中下一体观的思维,你不要只看到诸呕吐酸,皆属于火,《*帝内经》说得没错,局部上冲,诸逆冲上是火之象,但从整体看来,却是浊阴上泛,气机不能下行之象。


  这时你用半夏生姜,不是去泻火,不是去中和胃酸,而是去打开相火下行通道。


  为酸水浊阴这些堵塞开路,所以我们碰到病人右路脉势不降的,一般会加进半夏、生姜,不单是呕吐泛酸,各类嗳气头痛,打呼噜咳痰,发现都有效果,这就是会治病的抓住一条线,不会治病的就只看重各个病变点。


  你不知道什么叫做千叶一枝干,满架葡萄一根藤,所有浊阴都要靠阳明胃肠这根藤往下撤。


  第四那人参、大枣、炙甘草,这三味药又起到什么作用?


  这是补中土的,补脾的,脾主力气,大家想想,你胃中虚痞,你除了降痞,是不是还要补虚,你如果脏腑没吃饱饭,它怎么给你干活,很多老胃病的患者,都经过反复的寒热药折痛,伤得千疮百孔,多次误治所致。


  中医认为久病必有虚,特别是短气乏力者,非培补脾土不可,前面我们跟大家说,同样一根螺丝钉,大人就拧得快,迅速就拧下去,小孩子就拧得慢,甚至拧不进去,这是什么道理?


  这是力量大家的差异,有力阳明胃肠降得就快,蠕动得就强,你没力它就搁在那里,这就是为何浊阴上泛的虚痞,你除了降逆过外还要补气,手劲大,螺丝钉才拧得快速,中焦气机充足,升降才能有序进行,如同电梯电力充足,升降自如。


  所以有些病人脉象又偏于虚软的,你再把脉前,再捏捏他的皮肤肌肉松松垮垮,这里面就给你透露一点,病人很少干体力活,脾主肌肉更能减退,肌肉力量不够,你中焦气力不够,就像电梯没电,电压不够一样,你凭什么去斡旋上下,一升一降呢?


  大家在把脉的时候,不要只专注于去听脉里的消息,还要去按触病人脉外包的那重肌肉,如果肌肉松软没力,那么这种浊阴不降,一定别忘了补补虚。


  如果肌肉强大有力,虽是浊阴暂时不降,你只要重用代赭石等降逆之品,往往一剂知二剂愈。

这样整个旋覆代赭汤七味药,就饱含四大理法,大家把降胃中浊阴看成是日用生活中旋转螺丝钉一样,那你治疗思路就能大开大合,左右逢源,无往而不利。


  旋转螺丝钉,不外乎就是手上要有力,这股力要往下压,向下的过程还要顺着螺丝钉去旋转。


  而降胃中痞硬不外乎就是中焦脾要有力,如人参、大枣、甘草,而这股力要像锤子那样往下压,如代赭石、半夏、生姜,向下的过程还要顺着胃肠道九转十八弯,这时就像旋覆花。


  这样四个理法,分为三个步骤来解析,一个小小的拧螺丝钉动作,居然隐含着张仲景创造旋覆代赭汤背后的大道,大家要善于运用远观近择,取类比象的中医思维。


  一个善于观察自然,善于生活的人,他必定善于体悟医道,一个善于体悟医道的人,他必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


  大家别把古人创造地方很多名方看得高深莫测,你一旦找到这个解读名方的钥匙,看起来深宅大院,你一根钥匙就能通到里面,这叫大道至简。


  所以大家不要以为金子银子很贵重,其实贵重的东西,未必是最适合的,往往一条铁片钥匙能把锁打开来,用这种最粗糙平常的思维,却能够令你最快速步入中医之门,轻松地领略中医的大美。


  好代赭石这味药,我们这节课讲到这里,下节课我们讲巴豆。

版权:中医普及学堂

推荐阅读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犀角羚羊泽泻)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海藻菊花射干)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薏苡藕节瓜蒌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车前子*柏)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马兜铃地骨皮)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薄荷枳实枳壳)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7(葛根柴胡百部)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8(栀子玄参)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9(升麻腻粉)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0(金箔茵陈)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1(瞿麦芒硝)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2(石膏前胡)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滑石天门冬)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4(麦门冬竹茹)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5(大**连)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6(淫羊藿白茅根)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7(石韦熟地)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8(生地赤芍)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9(白芍牵牛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0(贯众金铃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1(萱草根侧柏叶)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2(香附地肤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山豆根白鲜皮)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4(旋覆花)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5(荆芥穗)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6(天花粉)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7(地榆)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8(昆布)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9(淡竹叶)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0(牡丹皮)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知母)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牡蛎)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贝母)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桔梗)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芩)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槐花)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7(常山葶苈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8(寒性药总结回顾)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9(荜拔)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0(生姜)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1(五味子海狗肾)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2(川芎续断)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麻*韭菜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4(川乌天雄)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5(川椒干姜)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7(白术菖蒲)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8(丁香高良姜)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9(肉苁蓉石硫磺)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0(胡椒薤白)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1(吴茱萸灵砂)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2(荜澄茄莪术)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砂仁附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4(白豆蔻乳香)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5(红豆蔻干漆)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6(鹿茸虎骨)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7(檀香鹿角)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8(米醋紫苏)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9(扁豆酒)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0(麝香葱)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1(五灵脂血蝎)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2(樟脑当归)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海螵蛸鹿角胶)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4(白花蛇乌梢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