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海味中药乌贼骨的多样应用与药理研究 [复制链接]

1#

乌贼骨,这一海味中药,源自乌鲗科动物曼氏无针乌鲗或金乌鲗的贝壳。它主要分布于我国沿海各省,如辽宁、江苏、浙江、山东等地。每年4月至8月,是捕捞乌贼的季节(其肉质鲜美,常供食用)。此时,渔民们会取其内壳,经过洗净、日晒夜露等工序,以去除其腥味。最终,这些内壳会被研成粉末,直接生用,成为珍贵的中药材。乌贼骨、海螵蛸

乌贼骨,这一味咸涩、性微温的中药,能归肝、肾经,既走血又收敛,具有和血作用。它常被用作收敛止血药,有效治疗崩漏下血、肺胃出血及外伤出血等症状。此外,乌贼骨还能固精止带,改善遗精滑精、赤白带下等问题。近年来,它也被用于治疗溃疡病、胃痛吐酸甚至呕血便血,既能止痛又能止血。外用时,乌贼骨能燥湿止血、生肌敛疮,适用于疮多脓水、阴囊湿痒及下肢溃疡等症。但需注意,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导致便秘。

针对肺胃出血,乌贼骨常与白及等量配伍,制成乌及散,源于《山东中草药手册》,用于止血。若治疗妇女崩漏下血,则与棕榈炭、茜草及黄芪等药材同用,如《衷中参西录》中的固冲汤。此外,单用乌贼骨焙黄后研粉,也能有效治疗便血和痔血。

在男性方面,乌贼骨常与山萸肉、沙苑子及菟丝子等药材同用,以治疗遗精和滑精。对于女性赤白带下,则常配白芷和血余炭,如《妇人良方》中的白芷散。

对于胃脘疼痛、泛酸或溃疡病出血,乌贼骨常与大贝母、瓦楞子及甘草等药材配伍,制成散剂调服。若疼痛较重,还可加入延胡索和枯矾,研末蜜丸服用,效果显著。

在外科应用上,乌贼骨能单独或与其他药材如煅石膏、煅龙骨及白芷等配伍,制成祛湿排脓散,用于治疗疮多脓水。对于湿疮湿疹和阴囊湿痒,可分别与黄连、黄柏、青黛及蒲黄等药材研末外敷。此外,乌贼骨还常与炉甘石、赤石脂及煅石膏等制成炉甘石散,用于治疗下肢溃疡。乌贼骨的药用价值在古代典籍中便有所记载。据《神农本草经》所述,乌贼骨能治疗女子漏下赤白经汁、血闭、阴蚀肿痛以及寒热癥畕等妇科问题。而《药性本草》则进一步指出,乌贼骨能止妇人漏血,并有助于治疗耳聋。到了《本草纲目》,乌贼骨的药用范围更被扩展,包括治疗女子血枯病、伤肝、唾血、下血等症状,同时还能消瘿。此外,乌贼骨研末后还可以用于治疗小儿疳疮、痘疮臭烂、丈夫阴疮以及汤火伤和跌伤出血等外科问题。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乌贼骨的药用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现代研究显示,乌贼骨具有显著的止血、抗炎和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同时,乌贼骨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骨骼健康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益处。因此,乌贼骨在现代医学领域依然发挥着重要的药用价值。

乌贼骨主要成分包括碳酸钙,同时含有壳角质和磷酸钙等。其药理作用广泛,不仅能促进骨折的愈合,还具有抗溃疡和中和胃酸的功效。更令人瞩目的是,乌贼骨还显示出抗癌潜力。

临床研究显示,乌贼骨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中表现出色。例如,乌贝散被广泛应用于这类病症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疗效。同时,乌及散与氢氧化铝凝胶的联合使用,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治疗中也展现出了良好效果。此外,乌贼骨还被用于治疗浅度溃烂期褥疮,通过将其研磨成极细末并高压消毒后,涂抹在创面上,每隔2~3天换药一次。共治疗00例褥疮患者,其中83例治愈,例好转,总有效率高达94%。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